中日甲午丰岛海战开打,北洋海军惨遭重创,清朝将领心急如焚
中日甲午打仗,一开始就像给结果打了章!
经过多次撕扯,1894年7月25日,那场战争在丰岛海上正式开始。
丰岛这地方可是个宝贝疙瘩,谁都想在开打前把这个航道给搞到手,连中日的军舰都忙得不可开交。
日本老大造了个“联合舰队”,找伊东祐亨当头儿,并吩咐:“你这位头儿啊,要带着联合舰队,去把朝鲜西边的海域给掌控住,在丰岛或安眠岛旁边找个舒服的地方,给我占个临时基地!”
唉呀,西乡大臣一拍脑袋,就给伊东祐亨开了个绿灯,直接奔着中国舰队去捣乱,这不明摆着就是想惹事吗?
看看清朝,还在做梦想着啥子“保全和局”的事呢,真是幽默!
李鸿章对北洋海军的要求是,绝对不能主动开火,必须等“日本人先动手,我才不得不反击”,这才算自卫。
丁汝昌含糊其辞地说:“两个国家还没正式宣战,按道理我可不能随便上阵啊!”
要是日本船先开火,你们总不能呆坐着等着被打吧!
调兵遣将反击一下嘛!
7月25日一大早,中日海军在丰岛水域碰上了,简直像是在狭小的巷子里打照面!
日本浪速舰的船长、海军大佐东乡平八郎在他的日记里写下:“早上七点二十,老远就看到清国的济远号和广乙号军舰,立马发了打架的命令!”
日本海军,咔嚓!第一炮就来了!
《济远航海日志》里写的是:“早上七点四十五,敌舰一块儿放炮弹,猛轰我们船,咱们立马回击!”
“这就是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开打的那天!”
“丰岛那地方打得不可开交!”
丰岛海战是甲午战争的开场秀,来的时候可没像赶集那样匆忙!
之前,朝鲜发生东学党骚动,日本借着跟朝鲜签的那份合同,和清朝一起跑去朝鲜开战!
日军一上岸,就像抢地盘一样,飞快占领了汉城的王宫,把朝鲜国王李熙抓了个正着,然后强行搞了个亲日政府,还逼着朝鲜丢掉跟清朝所有的协议,真是“我行我素”到不行啊!
日本这几年搞的“征韩计划”是明摆着的,目标就是把朝鲜变成它的小圈子。
▲中日甲午大战战况图表
可惜了,北洋海军真的是太疏忽了,济远和广乙这两艘船在丰岛碰上日本舰艇时,简直是摊上大事儿了,完全没辙!
对头这帮家伙是由吉野、秋津洲和浪速三艘战舰组成的海上“灵活部队”,他们的排水量、动力、火炮数量和船员一比,简直把济远和广乙给甩得老远!
广乙舰就是一艘重达1030吨的大玩意儿,专门用来放鱼雷的巡洋舰,是福州船政局造的。
济远舰是德国师傅造的,李鸿章给起了个名字,这艘船重2300吨,长71.93米,宽10.36米,身上刷了两门210毫米的克虏伯炮,还有一门150毫米的克虏伯炮。
济远舰的一个特点就是煤仓小得像个豆腐块,能装230到300吨的煤,续航能力跟乌龟一样慢,经常得把甲板上堆成煤山,才勉强够用。
济远舰在1885年上岗,那个时候可是个顶呱呱的高科技战船啊!
可不是嘛,这十年里,日本海军像喝了兴奋剂似的,船舰一个接一个地换新颜!
这次跟济远舰对打的吉野、秋津洲和浪速三兄弟,排水量分别是4225吨、3150吨和3709吨。他们身上有两个260毫米的大克虏伯炮,还有六个150毫米的小克虏伯炮,外加八个150毫米的速射炮和十四个120毫米的速射炮。每次开火就像天上下雨一样,“专门来踢济远”的节奏。济远和广乙这俩老爷们儿,可只有传统的后膛炮,根本无法跟人家拼火力,简直就是老鼠碰上大象啊!
在敌人比咱强的情况下,济远和广乙这俩船被炮轰了一通,立马就反击了回来!
济远舰的帮带大副沈寿昌坚守岗位,在甲板上指挥炮手向日舰射击,成功击中吉野、浪速
可这日本的船像是打了兴奋剂,咔咔不停地往济远那儿扔炮弹!
沈寿昌脑袋被敲了一下,跟个面条一样扭了下就趴地上不动了。
二副柯建章一看到沈寿昌去了西天,立马抢过指挥权,继续开火迎战,结果没多久就被日军的弹片撞了个正着,直接“上西天”去了。
大副和二副都已经挂了,见习生黄承勋毫不畏惧地冲上去指挥炮手继续打,可惜遭到了攻击,手臂一下子就变成了“折臂侠”。
兄弟们想把他抬进舱里抢救,黄承勋却说:“你们各有各的忙,不用管我。”
然后就挂了,伤得跟个灶虫似的!
广乙舰瞄准着小日本的船,准备发射鱼雷,结果硬是没能把它打快活!
日本的军舰火力全开,把广乙打得稀巴烂。一发子弹踢中了广乙的桅杆,一发搞瘫了鱼雷发射器,还有一发“炸”在广乙的舱口,结果导致二十人伤亡!
广乙舰遭到日舰秋津洲和浪速夹击,舰上伤亡人数多达70余人,舰体难以维持正常驾驶,最终在朝鲜西海岸十八家岛附近搁浅
为了不让日军给舰船绑架,水手们把火药仓点着了,给广乙舰来个了结。接着,在管带林国祥的带领下,他们勇敢地跳上岸去!
广乙成了甲午战争里清朝损失的第一艘船,真是让人肝儿疼啊!
这会儿,济远舰也损失了一百来个兄弟。
济远舰只好举手投降,飞快地往回开,在路上还一度扯起了日本海军的旗帜,意思就是:我服了!
日本船在后头追,冲着我们喊:“快停船,不然就轰你哦!”
多亏有水手李仕茂和王国成他们用炮台火力对付那些日舰,济远舰才侥幸逃出生天,第二天早上顺利到达威海。
济远舰的船长方伯谦本来要被罚,但想了想他“拼尽全力,正中敌船,还算有点贡献”,继续给他个机会。
直到后来打黄海那场战,方伯谦被李鸿章当成了“临阵逃跑”,结果军前给他判了个死刑。
《点石斋画报》画的丰岛那场海上大混战图。
在中日五舰打架的时候,负责送兵的两条船,高升和操江,跑到丰岛那边,结果成了战场里的“搬家队”。
北洋海军的济远舰顺利甩掉了日本的战舰,但高升和操江这俩没有用的运输船就没那么好运气了。
操江号这条船是徐寿监工造的,江南制造总局弄出来的老旧木船,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装备了5门老掉牙的大炮,火力简直弱得像小鸡啄米。
操江碰到日舰秋津洲,心里明白没法打,就乖乖举白旗认输。
为了不让敌人捡到便宜,船员把重要文件扔进火里烧了,还打算把20万两银子给扔海里,结果忙了一场没来得及,就这么被小日本给顺走了。
高升号是一艘英国怡和公司的货船,被清朝的军队租了去,帮忙把一千多名士兵从塘沽送到朝鲜。可没想到在路上竟然碰上了日本的浪速号战舰!
浪速的船长东乡平八郎一眼看出这艘商船里藏着中国军队,连续发了三遍信号,让高升号赶紧停下,别再摇摆了!
高升号的船长是个英国人,当然不想为了中日战争送命,老老实实停了船,乖乖等着日军上来查。
高升号的清朝将军们时刻都绷紧了神经,仁字军营务处的高善继看到英国人准备投降给日本人,立马就对大家说:“咱们是一条船上的人,不能被抓去受这个气!”
“后来跟那个英国的大船长唇枪舌战,盼着他能带着水手们搏一搏!”
英国人脑袋里就想着认输,高善继跟他说,除非小日本愿意让我们回大沽口,否则就只能豁出命来拼一把了!
英国人抓狂地喊:要打就赶紧把外面的水手撵走!
日本的军舰眼看着要发飙,中国的官兵就算拼了命也不屈服,反倒是英船长只能乖乖低头认栽。
东乡平八郎对高升号发出了四五次求救信,刚开始是让高升号乖乖跟着日军走,乖巧地被抓起来。后来发现高升号半天没有反应,就开始催促那些西方人赶紧跑路!
清军心里明白,英国人只要一踏上岸,日军立马就来玩“沉船游戏”,他们死活不让英国人走。
东乡平八郎这小子真是个狠角色,连英国人都不放过,下午一点钟,浪速号直接给高升号来了一炮!
东乡平八郎在他的日志里胡说:“清军看得起我,想跟我干仗,决定用炮火把船轰成渣!”
发射完两炮后,这船屁股开始翘了,接着就一路沉底去了!
花了整整半个小时。
在高升号上,清军直到快沉没之前,还在拼命拿步枪朝着日舰乱开火。
高升号一头扎进了海里,附近的外籍轮船只捞起了245个幸存者,剩下871位伙伴就直接跟海底打了招呼。
高升号那事儿在中国、日本和英国闹得沸沸扬扬,就连日本的小伙伴都怕自己惹上麻烦了!
战前,我们的海军大臣西乡大哥一脸认真地问某位外务大臣:如果在最后通牒后的日子里,碰上咱们中国的军队或者听说他们又要派新兵来,这要是我们日本艘战舰直接上去打人,外交上会不会闹出啥麻烦?
那时,陆奥宗光毫不犹豫地说:“在外交上,这事儿没毛病。”
清朝老大也明白,日头那艘舰艇把挂着英国国旗的船干翻了,英国佬肯定不会乖乖放过这事儿。
英国的态度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那时候,英国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犹豫不决,他们想搞个国家出来撑场子,好挡住俄罗斯向南的步伐,显然,中日战争的赢家就是他们眼中的那个“靠谱小伙伴”了。
虽然英国人民对日本舰艇发火,但就是不愿意跟日本撕破脸,也没啥实际行动。英国官方还说高升号是在执行交战国的任务,这不是赤裸裸地违抗自己讲的中立原则吗?这可真是折腾自己呀!
于是,陆奥宗光在给日本驻英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大使发的电报里说道:“英国的海军头儿说,他觉得船被打沉这事,有点道理。”
“高升号那事儿在欧洲大佬眼里就像个无关紧要的小玩意儿,他们还是我行我素,继续当甩手掌柜。”
清朝对丰岛海战的结果非常无奈,北洋海军的爷们一个个气得像炸了毛的狮子!
致远舰的管带邓世昌得知战友们牺牲,“愤欲进兵”,对部下将士说:“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
他早就准备好去见阎王了。
中日打响了“开战音乐会”!
丰岛海战不仅是中日甲午那场战争的热身赛,还对后来的战斗局势有了不少影响,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高升号上的几百兄弟,本来是准备去给牙山的清军送温暖,里面可是有不少淮军的猛将呦!
那会儿,清朝派过去的士兵基本上是在忠清道的牙山和平安道的平壤这两块地方忙活。
丰岛海战一结束,日本陆军就像闲着没事干的猫一样,朝着牙山的清军发起了猛攻!
虽然聂士成在安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成功给日军来了个突然袭击,但在成欢驿的那场战斗里,日军还是靠着他们那火力全开的猛攻,把清军的阵地给撬了开。
叶志超和聂士成被逼得只好带着他们的队伍绕路奔向平壤。
路上,朝鲜百姓还是把清朝当成老大,把自家的菜、柴送给清军,甚至自己家里都腾地方让人住,这才让这支队伍还能猛干!
《点石斋画报》里画的成欢打仗那一幕。
这时候,清朝让卫汝贵带着盛军,马玉崑率领毅军,左宝贵的奉军和丰升阿的奉天练军、吉林练军一起奔琅琊去啦!
清军在平壤一溜烟就聚了上万辆人!
经历了丰岛海战和成欢之战后,清朝的爷们终于下定决心要和日本拼一把!
一方面,李鸿章对四大军去朝鲜可真是信心满满。在他给总理衙门发的电报里,他坦言:“派去平壤的卫汝贵、马玉崑和左宝贵都是我老部下,人家可是练了好多年西洋的新式武器哩!”
多次强调这个要统筹安排一下,大家一起和和气气地搞定!
只要力气能到的地方,没啥错的办法!
李鸿章给总理衙门发的电报,里头全是扯淡,比如说“叶军和那帮小鬼子打仗,结果小鬼子三千死了一千多,我这边才伤亡一百余个。”
“那些倭寇已经往北撤退啦!”接着又说,“叶将军屡次大获全胜,敌军死了两千多,我这边只是挂了二百多。”
叶军目前离汉城大约八十多公里。
这事儿看得出来,完全是前头小兵胡乱报告的消息啦!
8月1号,清朝终于下了战书,大意是:朝鲜这小子跟我们大清当了二百多年的奴才,年年送贡品,这事儿可不是我说的,大家都知道!
这十多年来,那个国家在闹内乱,我大清真是有心肝,频繁派兵去“安抚”,还把我袁世凯派到他们首都守着,时刻准备帮忙。
这回,朝鲜又出了骚动(东学党起义),国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请求派兵来镇压,大清赶紧派了兵去帮忙,等他们到了牙山,那些土匪就像见了鬼一样四散而逃。
日本小鬼子莫名其妙派军队跑去汉城,现还不停地增兵,逼得朝鲜改来改去的政策,各种威胁让人搞不懂!
为了解救朝鲜百姓和中国的商贾,清朝决定增派军队去护航,没想到日本海盗趁机对我方船只发起袭击,这帮家伙“违背约定、违反法律,肆意妄为、阴险狡诈,挑衅不断,理亏得无可言喻”,日本这群不讲道理的家伙“轻易挑起事端,真是不知羞耻,再也容不得你了”,清朝决定“立马调兵遣将,全力出击,汇集大军,陆续出发,把韩国老百姓从苦海中救出来”。
同一天,明治天皇大人也写了个“开战通知”,算是和敌人说“你好!”
日本那边的宣战书简直是胡说八道,他们把进军朝鲜解释成什么“寻求文明,和气生财”,还说清军出兵是“派人来打我们在韩海的船”,自己插手朝鲜的事儿,却只会指责清朝“老是把朝鲜当自己的亲戚,看不惯别人掺和”。
中日两国一通电话,立马开战,陆上海上都开始打得不可开交!
平壤这回真是惨败得跟狗一样!
1894年8月,清朝的小伙伴们在平壤聚齐了,可是本来应该占领优势,却跟着干了两件让人捧腹的低级错误!
首要问题就是一直没个主心骨,搞得大家都是将军不见领袖,乱成一锅粥!
四大军和叶志超、聂士成这帮人在一起后,清朝愣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来当头,就拖到了八月底才把叶志超推出去当统帅,结果这小子刚打了个败仗,还撒谎报信,大家根本心服口服。而日本人都笑着说:“让个败将叶志超来当总指挥,威望掉得不成样子,这倒是门儿清的有名无实!”
二是战术搞错了,没把防线搭好。
清军在平壤安了营,采取的是一副无所作为的态度,没往汉城跑,也不想拼命守着平壤,和日本硬碰硬,几位将领各抒己见,意见完全不同。
九月的时候,日本军队分头攻打平壤,左宝贵喊着:“敌人都跑得飞起了,咱得给他们个狠的!”而卫汝贵却说:“东西都支开了,他们可不敢乱来。”叶志超则是那种看风使舵的半死不活,摇摇摆摆的。
日本之分开走去攻打平壤,根本不是早有准备,而是因为军队的干粮不够、后援缺乏,才选择了这个冒险的方式,急匆匆想要上去猛打。
日本第五师团的首领野津道贯在攻打平壤的时候放狠话:“要是运气不好输了,平壤城外就是我归西的地方!”
”但驻守平壤的清军没能及时掌握日军的情况,对其各个击破,反而分出四分之一的兵力确保退路,且只重视平壤南路的布防,忽视平壤北路的防守
9月14号晚上,日军先在南边开打,冲着平壤发起了大进攻!
马玉崑这位勇敢又聪明的将军,带着毅军1营和盛军3营,在平壤城外的大同江南边的桥上和日军干了一场痛快淋漓的阻击战。
马玉崑年轻的时候跟着大伙儿打捻军,之后又追随左宗棠去新疆和阿古柏还有沙俄的侵略者干了一架。这次进朝鲜,他的部队可真是表现得特别抢眼!
马玉崑靠着大同江北边清军的火力掩护,顺便拉上弹药,牛牛地对日军发起反攻!
此次交锋,日军将校以下死者约140名,伤者约290名,清军取得了一次难得的胜利,却没有改变整场战役的结局
早就说过啦,清军把平壤北那块战场当成了个小透明,不放在眼里啊。
9月15号,日军聚集了差不多一半的战斗力,足足7800多人,跑到平壤北边的山上,又拉起山炮,开干了!
守北门的左宝贵带着2900人,真是寡不敌众,敌军分成两个浪潮,像赶集似的朝清军的堡垒冲去。
在日军人多势众的围追堵截下,守城北的左宝贵简直是里外不是人,快成了“夹心饼干”!
左宝贵一看情况不妙,给手下的兄弟们加油打气,说:“咱们这几年吃了那么多好东西,衣服也穿得高级,敌人背信弃义,仗着自己强大来捣乱,正好让咱们奋起反抗,清理边疆的祸害,让东边的老百姓放心点,也帮帮西边苦哈哈的人!”
国泰民安,全看眼前这阵势!
要么你飞黄腾达,赚个盆满钵满,要么你就得自找麻烦,吃个闷亏!
我在这儿,你们也来了,咱们一起享受这荣华富贵和名声吧!
左宝贵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里,可他当上了个人人都爱的将军,管军队像个铁面无私的书记,爱才重文,还特别疼爱勇猛的人。在部队里,他跟手下同吃同住,有人打仗受了伤或者牺牲了,他就拿自己掏的钱去照顾他们的家属,真是个好心肠的人啊!
这次带队去朝鲜,左宝贵累得像头猪,但还是抛下疲惫,火速冲到战场上准备打仗!
日本人听说左宝贵在平壤城北把守,说他要是不死,平壤可是拿不下来的,于是大家伙儿一齐冲着左宝贵的部队扑了过去。
左宝贵带着小伙伴在日军的炮火轰炸下死撑堡垒,结果日军吃了不少亏!
结果日本鬼子一看,平壤城北边的牡丹台就像铁桶似的坚硬,炮台摆得妥妥的,像个天然的屏障。于是,他们先把牡丹台给拿下了,然后把那群山炮队给挪到牡丹台上!
牡丹台一不小心被敌人拿下了,城北的清军正处在日军火力的“热情接待”中,情况非常糟糕;而日军则是在炮火的保护伞下,跑去北门准备来个猛攻。
左宝贵在城门上死撑着,不退一步,看到他这样,士兵们也齐声喊着要拼命守卫!
城门还没塌,左宝贵就已经中枪两下,伤得还指挥着,可惜最后被炮弹直接打得心口一痛,当场壮烈牺牲,他的副将杨建春和都司徐玉生等也紧跟着一起上了西天。
后来,光绪帝为了左宝贵亲自写了个祭文,里面说:“本来打仗就该顺风顺水,兄弟们都齐了;没想到出门打还没胜利,我的大将星就熄灭了。”
那股冲劲儿可真不简单,没想到一时半会儿就横倒了!
平壤那地方打得不可开交,血味儿都能把人熏晕,天上雷声滚滚,雨下得呲咕呲咕的,清军吃了大亏,那帮日军进了城连口水都没喝,累得筋疲力尽。
据老底子说,这一天左宝贵他们真是拼了命,结果日军那边真是遭殃,“死了一百八十九个,受了五百十六个伤”(日本那边记账成了“士兵加官员一共685个咯”)。
可见,打城门的日本小伙伴们并没捞到什么好处!
这会儿,清军还有可能把日军赶走,可是没种的叶志超却觉得大势已去,拉着大家开会:“北门被咬了,弹药不够,粮草也搞不定,士气低落,要是敌人半夜来袭,我们拿啥抵挡啊?”
不如暂时放下平壤,让他们得意忘形,咱们好好磨练自己的志向,再搞大事情,一下子就赢了!
众将都觉得叶志超的主意不错,偏偏马玉崑顶着压力,不甘示弱地说:“我带兵打了三十多年,几百场战斗下来,总是觉得没挂个彩心里不得劲,怎么能在敌人面前退缩呢!”
叶志超一听,嘴巴闭得紧紧的,心里早就盘算好要收拾行李撤退了。
是夜,叶志超下令放弃平壤,于大雨中西逃,向鸭绿江撤退
学者戚其章觉得,“清军在平壤摔了一跤,不是因为力气不够,而是指挥官缺了那股拼搏到底的干劲和冲上去的勇气!”
清兵冒雨出城溃逃,如惊弓之鸟,遭到日军的截击,更是如鸟入樊笼,一时自相践踏,死伤愈众
第二天,日军在战场上忙活,只见那“二三百步的地方,全是日本鬼子的尸体,堆得像小山一样,连路都被挡了,溪水都变成红色的了。”
离咱五十步的地方,尸体堆得跟大山似的,一百二十具人,大三十匹马,全都趴在一块儿,像睡觉一样挨得紧紧的。
听说清军从平壤撤退时,兵力掉得跟白菜一样,差不多损失了快两千人,真是亏到家了!
日本上次跑去抢占平壤,得追溯到明朝的万历年间,那会儿正打得不可开交呢!
清军在平壤一败涂地,自然让小日本那帮子眼红得跟猴子屁股似的,有种想跨鸭绿江的劲头儿。
叶志超狠了,跑得比兔子还快,五百里不带喘气,结果在甲午战争后被抓去京城审问,判了个斩监候,没想到后来居然运气爆棚回家了。反而是平壤西南那小子卫汝贵,打得不错,被当成替死鬼,全北京都知道他在菜市场被砍了,只因为带兵不守纪律!
▲在平壤打仗后被抓了的清军大兵
黄海那艘船等于给水喝多了,噗通一下就给吞进去了!
1894年9月17号,平壤被攻陷后没几天,中日两国在大东沟那儿的黄海上干了一场火热的海上大战。
在平壤要大跌跟头之前,叶志超老是找李鸿章电话聊天,想让他多派点兵,把后路撑牢。
北洋舰队忙完护航工作,扬起龙旗,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里练习,准备吃午饭后就回家。
今天,风和日丽,一切都正常,参加训练的洋员马吉芬回忆说:“舰上的兄弟们特精神,都想跟敌人来一场痛快的较量,给广乙和高升洗刷洗刷脸。”
人心士气那叫一个高涨,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我真是吓一跳,这场彩排居然因为日本的舰队踢了个到场,结果搞成了让全世界都瞩目的海上大打出手——黄海之战(大东沟之战)!
日本的海军大军在黄海里整天像捉迷藏似的找北洋舰队,真是想跟他们来个痛快,彻底给清朝的海军来一针强心剂!
17号中午,中日两国的海军舰艇在大东沟那块水域碰了头,没多会儿就开始“打起来”了!
打仗一开始,中国的军舰才十艘,总吨位也就三万多,而日本兄弟来得很,派了十二艘,吨位果然有四万多。他们的炮可是有268门,我们北洋水军可怜巴巴就173门,刚把兵员送回来,还不装备速射炮,侧面的火力真心不咋滴。
日本那帮海军的船员和马力都比北洋海军强多了,简直是炒鸡厉害!
开头,北洋海军摆上“人”字队形迎战,由定远和镇远两艘战舰当先锋,拼命往前冲!
北洋海军先发制人,左侧的船只朝着日舰比睿和赤城开炮,结果子弹让赤城号的舰长、海军少佐板元八郎太的脑袋开了花。
从下午两点半嗦起,海上战争进入了新一轮,日军凭着船速火箭一般,把北洋海军围得像困在笼子里的小鸟,让清军感到前有狼后有虎。
在打仗的时候,北洋的船队跟着定远舰,齐心协力朝着日本的旗舰松岛号开火,结果把松岛号的指挥室给打了一下。
奇怪的是,当炮弹砸到松岛号的时候,它居然没炸,这才让日本的舰队大佬伊东祐亨逃过一劫。
本来北洋海军的炮弹都是铁疙瘩,这就弄得日本船虽然被打得跟筛子似的,但没要命的伤,硬是没沉,反倒找机会回击清军。
下午3点4分,定远被日舰击中舰腹,燃起熊熊大火
为了帮定远灭火,林泰带着镇远和邓世昌的致远俩船飞速跑上去,给旗舰当保护伞。
定远舰上的火给灭了,可是邓世昌的致远舰被日本人啪啪打得伤得不轻啊!
邓世昌,那位活了帮忙一把的老兄,时代在那儿飘摇着呢,活到四十五就溜号了!
邓世昌来自广东番禺,年轻时就超级想保卫海洋,结果考进了福州的船政学校,后来去了北洋,还专门跑去了英国研究欧洲的海军。
大家都说他太牛了:“操控船就像骑马,开炮就跟放风筝一样,简直不要太合适!”
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可是个大家伙,重2300吨,长76.2米,是一艘盾牌型的巡洋舰,还是在英格兰阿姆斯特朗船厂造的,上面差不多有250位官兵呢。
致远舰重伤后,邓世昌不愿坐以待毙,指挥致远继续向前航行,准备与日舰吉野号同归于尽
他对大副陈金揆说:“那日本船就像打了鸡血似的,靠着吉野的火力,要是把咱这艘船撞沉了,咱们军队可就能闯出一番天地!”
”可惜的是,邓世昌率舰撞向吉野时,日舰频繁向致远开火,一枚鱼雷集中了致远舰的右舷,使其不断向右倾斜
本来想着光荣殉职的致远舰,结果在像下雨那样的炮火中和大海亲密接触,邓世昌带着他的手下们也一起变成了“水上漂”。
邓世昌一头扎进海里,身旁的小伙伴刘忠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弄来救生圈转手就想扔过去,结果被邓世昌直接摆了个手,不想要!
邓世昌那条宝贝狗,游到他跟前,咬住他的衣服不让他沉下去,可结果被邓世昌骂走了!
忠实的小狗死活不想离开主人,结果俩人一起沉进了海浪里。
邓世昌说:“咱们船要一起沉,决不能我一个人活着!”致远舰就这样跟大海拥抱了。
最后,致远舰上只有七个人逃脱了海鲜的拥抱,其余二百多号人都被海水给吞下去了。
某天,人们为邓世昌写了副对联:“今天大家都在哭,您可真是海军的大腿!”
在黄海打仗时为了国捐躯的海军大哥,还有那个经远舰的林永升!
致远舰一沉,那可是瞬间被吉野等四艘粉嫩的小船给围得水泄不通!
经远一套四个对手,简直打得头昏脑胀,但林永升和全船的小伙伴们还是火力全开,像是在烧水一样忙得不可开交,照样跟日舰拼命撕扯,气势汹汹!
在日舰的强大攻势下,林永升不幸中弹阵亡
经过猛烈的攻击,像是四艘船一起在打麻将,经远还是没放弃疯狂还击,最后在火海中沉了下去,全船200多号人,活着逃出来的只有16个!
林永升这位大爷,活了四十一年,正好是清朝末年的一个小插曲。
就像开战前两边战舰的参数差得远,北洋海军在黄海打得那叫一个惨啊!
主要问题不在兵员,而是水军建设的短板,北洋海军的船只连更新换代都慢得像蜗牛,速度慢得跟老年人散步似的,弹药质量让人担心得像吃过期豆腐,全阵型也跟个老掉牙的舞步一样,这些缺点在打仗时被放大,最后一步错成了全盘皆输。
多亏了北洋海军的小伙伴们不怕苦,不怕累,狠狠地给敌人来了个反击!
丁汝昌受了伤,定远舰的头儿刘步蟾赶紧上阵指挥,狠狠地反击那帮日舰。
定远和镇远这两个老兄,在战局快要坠入深渊的时候,依然稳坐海面,好像在说:“我们不怕!”这一下子给北洋海军打了强心针,没让舰队彻底崩溃。
黄海大战里,被揍得不轻的来远号船。
经过将近五个小时的拼命打斗,北洋海军损失了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和广甲这五艘战舰,死伤人数超过了六百个!
伊东祐亨见日军旗舰松岛损伤严重,日舰暂时无法击毁北洋旗舰定远,认为不可久战,主动下令撤退,日本联合舰队伤亡300余人,但仅伤5舰
北洋海军目送着日本船只跑路,心里明白,这帮小鬼子迟早还会卷土重来,这仗可还没完呢!
那时候,战火还没散去呢。
从山东那边到鸭绿江,战争的阴云就像压倒的山一样向我们逼来,北洋真是要出大事了!
